科学家真的揭开敦煌“佛光”之谜

佛光在百科中的解释是:佛经中说,佛光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佛光还指一种光的自然现象,当阳光照在云雾表面,经过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佛光的自然奇观。阳光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上,云彩中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独特的圆圈形彩虹。

传说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闪现“金光”和“千佛”的奇异景象。那么,“金光”和“佛光”的出现,是“佛祖显灵”呢,还是一种自然现象?

科学家真的揭开敦煌“佛光”之谜

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传说1600多年前,敦煌莫高窟建窟前曾闪现“金光”和“千佛”的奇异景象。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者赖比星撰文指出,“佛光”其实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光学现象。

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在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佛光”的一次偶尔呈现被一个叫乐的和尚无意中看到了。看到“佛光”的乐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地方变成一个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这个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

在敦煌莫高窟第332窟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碑文上,记载了这一段莫高窟创建的原始动机。那么,乐和尚看见的“宝光”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金光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提出过多种学说,有“复杂散射”学说,也有“先反射,后衍射”学说,还有“先衍射,后反射”学说,不一而足。由于存在一些缺陷,至今尚无定论。最近,赖比星的论文提出的“衍射-反射”成像原理,成功地解释了宝光的形成过程,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赖比星告诉记者,“佛光”,俗称“宝光”,它是一种在有云雾的山地较常见的大气光象。

赖比星说,“宝光”呈现所需的客观条件其实并不苛刻,只要有光源和云雾,观测者介入光源和云雾其间,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观测者就有可能看到宝光环在云雾上显现。这个宝光环红光圈在外,紫光圈在里,其相应的光圈介于红、紫光圈之间,具体排列从外到内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宝光环中间的“佛”牗人影牘其实就是观测者自己的影子。

用光学的知识解释,就是光源(通常为太阳光)从观察者身后射来,在穿过无数组前后两个薄层的云雾滴时,其间的前一个云雾滴层对入射阳光产生分光作用,后一个云雾滴层则对被分离出的彩色光产生反射作用。

反射光向太阳一侧散开或汇聚,任一个迎接那些汇聚而来的光线的着眼点(即站在太阳和云雾之间的人),都可见到略有差异的环形彩色光象,这就是宝光。

赖比星说,只要光照较强,云雾滴半径较小,大小均一,一般都可见到多个光环明亮程度不同,但色彩排列顺序相同的“宝光”,一般都为4圈,因最外层的第4个光环亮度过弱,通常情况下即使出现,人眼亦难于分辨。

专家指出,敦煌的“状有千佛”实为人影在云雾中交互放射形成的多重影像。赖比星说,事实上,宝光在给人以美好感受的同时,还因投射入光环的人影(“幻影”)产生不同寻常的变形能给人以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感,而乐和尚所见的“金光”“状如千佛”正与此有密切关系。

宝光环中“幻影”的形成原理与月食产生过程中阴影的形成原理十分相似,当人与宝光环距离较近时,在光环中除了可见人们熟悉的自身影子即本影外,还有平常不为人们认识和注意的半影及“虚影”。

赖比星说,乐和尚所见的“金光”“状有千佛”其实是对所谓“幻影”的具体描述,观者的身影投射到宝光环后,本影在云雾中的轮廓的确很像人们在寺庙中所见的佛像牗因其本身即是人形牘,而半影与“虚影”是本影的错位和放大,即在本影轮廓外另加了“两重”影子。当人们对着宝光环中的影子晃动身体,特别是挥动双手时,身体各部三种影子不断交错、叠加,看上去就似有无数个佛身叠加在一起,并在其中跃动。

现在的敦煌莫高窟一带难以遇上“宝光”,是因为该地湿度极低,平日较难形成云雾。

在我国的峨眉山、黄山、泰山、庐山等地,以及在德国的布罗肯山、英国的维尼斯山等人们都能经常欣赏到“宝光”的风采;若乘飞机在云彩上飞行,遇上好的天气,眼睛注视飞机影子落在云上的地方或方向,人们几乎随时都可看到“宝光”的呈现。对于视力好的人,在满月的夜间,也可以欣赏到月光下迷人的“宝光”景色。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jilumi.cc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