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轻暗物质模型”为类星体、黑洞谜团研究提供进一步的重要线索|宇宙

“极轻暗物质模型”为类星体、黑洞谜团研究提供进一步的重要线索|宇宙

极轻暗物质电脑模拟中的暗物质晕(dark matter halo),孤立子位于中心高密度的红色区域。图片来源:台湾大学天文所。

极轻暗物质电脑模拟中的暗物质晕(dark matter halo),孤立子位于中心高密度的红色区域。图片来源:台湾大学天文所。

孤立子和星系的质量关系。黑色虚线为理论预测,资料点为电脑模拟结果,z是宇宙红位移。图片来源:台湾大学天文所。

孤立子和星系的质量关系。黑色虚线为理论预测,资料点为电脑模拟结果,z是宇宙红位移。图片来源:台湾大学天文所。

(未解之谜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看了英国大导演诺兰的科幻电影《星际效应》(Interstellar),经过紧张万分、炫目迷人的太空之旅后,是不是让你对黑洞充满好奇呢? 18世纪以来,黑洞向来就是从未被停止研究的理论,1974年,让英国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一举成名的「霍金辐射」,正是所谓的黑洞现象。那么类星体、暗物质、黑洞又有什么关系呢?台湾大学天文所教授阙志鸿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14年12月出版的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中发表论文,提出「极轻暗物质模型」,为类星体、黑洞谜团提供进一步的重要线索。

孤立子、类星体与黑洞

「类星体」 (quasar) 是诞生在宇宙早期、亮度极高的天体。科学家一般相信,这么高的亮度源自于大量气体被吸入星系核心的黑洞时,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科学家观测到最早的「类星体」出现在宇宙初期约4000万年,这仅是138亿年的宇宙一小部分岁月。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如何产生巨大质量的黑洞,一直是近代天文物理学中重大的谜。

孤立子与星系的关系符合极轻暗物质预测

研究成果显示「孤立子」的质量与星系的质量、年龄紧密相关。星系愈重,「孤立子」就愈重;宇宙愈早期的星系,「孤立子」也愈重。因此,早期星系中心的重「孤立子」能迅速吸引大量气体喂食黑洞,足以解释「类星体」的形成。

不但如此,星系核心「孤立子」亦能帮助宇宙晚期的「活跃星系核」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形成。早期的「类星体」和晚期的「活跃星系核」是类似现象,差别在发光的强度不同;「类星体」需大量的气体被吞噬才能发出超强的光,「活跃星系核」只需较少的气体。这与极轻暗物质的预测相符合;早期星系才有大质量的「孤立子」,而晚期星系的「孤立子」质量相对小,因此吸引数量不同的气体,造成发光强度不一的星系核。

超重黑洞的成形

阙志鸿表示,位于星系中心的黑洞,需喂食气体才能成长,所以极轻暗物质极可能是超重黑洞成长的要素。目前的成果,只是往这个研究方向迈进的一小步,未来若能进一步找到极轻暗物质和超重黑洞关联的直接证据,就能把极轻暗物质的新概念推向新里程碑了!(资料来源:台湾大学天文所 整理撰文:潘佳修)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jilumi.cc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