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十大传奇之首: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当然是桃园三结义。一个草编手工艺者,一个杀人犯,一个屠户,横向联合起来做什么合适呢?比较客观的说是人肉馅粽子(肉馅的粽子应该叫肉鸡吧),刘关张兄弟三人却心比天高,他们的理想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这段三国的阅读体验不同寻常,因为几乎没有人在读桃园三结义一段时不知道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先验的我们清楚从此天下将为三兄弟而变色,也明了这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厚重。所以,即使这个桥段被碌碌无为的唱成“长矛?举 欧欧刀剑生辉 欧欧 看我弟兄 迎着风烟大步来”,也同样能令我们心潮澎湃。

可以设想,此后的岁月里,刘关张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园结义之时,都会想提一坛好酒,将兄弟三人聚齐,共谋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盏之间兄弟眼角的泪花。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们越来越明白当初的承诺有多么沉重,也越来越感激上苍赐给他们这样的兄弟。

桃园三结义是一个终结性的传奇,整个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传奇的注脚。这个传奇也为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虽然两千年后有个叫古龙的说兄弟是用来出卖的。

十大传奇之二:威震逍遥津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对逍遥津:

王歆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

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张辽这一段,我是当信史来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操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操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

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

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

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十大传奇之三:百骑劫曹营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传奇这个词大概属于现代语中和古文中意思大相径庭那种。古文中也有这么一个词,感觉意思重在“奇”,是以所谓唐人传奇多为神鬼妖狐,什么奇写什么。到了明清小说更常将历史上的人物搞得神乎其神,不足为信。

所以与国外不同,我们的英雄虽也有丰功伟绩,却少有具体的传奇——比如林肯捡硬币那类,那种短而具体,传神而有力度的人生片断。

百骑劫曹营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国的故事。主人公甘宁可信又不可思议地创造了这个传奇。家里以前有那么一套三国的小人书,这个章节有那么几幅画,士兵个个头顶插根白色的羽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有一种想把百骑劫曹营排在第一的冲动,甘宁先验的向属下发放了羽毛,使这个传奇具有了直达人心的力量,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十大传奇之四:隆中对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三国时期南阳系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炒作的结果是曹操颇为所动,孙权不置可否,刘备心向往之。

后来心怀天下的刘备排除万难见到了年轻的诸葛亮。此时的孔明先生与后来一生不行险的诸葛丞相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样,心情激动的他自然的产生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想法(他后半生对此的坚持当然更不易)。

可以想像,忐忑过去之后,君臣之间的寒暄是何等相见恨晚。我不倾向于认为三分天下形势图早有准备,我总试图认为,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间提出了隆中对。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隆中对中虽然有足够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却是理想主义色彩,主席的“指点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发。

鲁迅说三国把诸葛亮过于神话了,我觉得他说的对,如果老罗按照我的想像来描述君臣间的这次对话,诸葛亮的形象将鲜活的多,同时,也可爱无比,对,无比。

不管怎么说,隆中对出现了,鱼和水相遇了(刘备的这个比方为刘备加分不少),君臣从此开始一步步的实现他们对天下的规划。隆中对,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是刘备孔明的豪情。

十大传奇之五:曹操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有人说,诗歌来源于生活。帝王将相,特别是帝王常擅长作诗,就是因为他们具备其他诗人很难得到的生活体验,其诗往往长于气势——连流氓刘邦都能写出大风歌。

辛弃疾的“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极尽构思之巧,不但在辛词中独树一帜,在众多写愁的词中也显得非常出色。李煜却只一句平铺直叙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立时流传千古,令后世写愁的词作再无能出其右者。李煜凭借的就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先天优势:谁能比他愁呢?

但曹操的诗作完全摆脱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暴发户的骄矜。 “对酒当戈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曹操的诗,完全是以一个诗人的态度来写的,抒发的是诗人曹操复杂的内心,而不是权相曹操的帝王情怀。

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赞叹。宋代以前诗词中的用典常是诗人对前辈的敬礼,比如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比较典型,特别是汉代,诗作或从诗经(乐府),或从楚辞(赋),这种对前辈的敬礼与膜拜比比皆是。而曹操这里的“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用典不着痕迹,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辈,可以说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演义中曹操在江北战船之上,手执短戈,吟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个形象,是曹操极富传奇色彩的才华和人生的一个漂亮的缩影:仿佛置身事外,却又身在其中。

十大传奇之六:关羽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注定成为一个传奇。作者为了成就这个传奇,为关羽做了许多特殊的安排。华雄出来,关羽上去就给砍了,等吕布出来的时候,却从来都是张飞上去挑。长板坡摆明了是不胜之仗,关羽于是就去借兵去了,没赶上。所以所谓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实在大谬,真正常胜的唯有关云长。那种叫什么鸟来得,没有腿,一出生就不停的飞,他落下的时候就是他死的时候。关羽也是这样,他上场就横扫一切,白衣渡江写的不是他的败,而是他的死。

关于关羽的种种传奇这里也就不说了,我只提两点有趣的地方。

1,曹操作为三国第一反派,死的实在是值。先是被武力第一的吕布拍了一下,拍出个隐患。最后被武力不知道比不比吕布差的武圣关羽吓了一下,引发了隐患致死。被两大高手联手灭掉,这也够传奇的。

2,封五虎上将后,关羽脾气来了,说什么张飞吾弟也云云,意思是张赵马黄论实力没人能跟他并提,论关系勉强张赵马还凑合。诸葛亮看了后居然回信说君候威震华夏云云,意思是您说的确实是对,真是挺逗的。然后关羽还将诸葛亮的信遍示宾客,生怕别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潜台词是关羽这么说话,蜀国没人会说个不字,人家就是这个范儿。

十大传奇之十:血战宛城

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事件 桃园三结义竟是这样

小学时候会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后面还有一大堆。这就是我最早接触的三国武力排行。典韦是其中最奇怪的一个,当时非常纳闷这家伙没什么经典战例,跟谁都没怎么打过排名怎么这么高。看看排名靠前的,吕布,谁都知道最厉害,当之无愧的第一,赵云,超级偶像派武将(幸亏那时没有F4),排名比他低的关羽马超,一个是武圣,一个逮谁跟谁掐还没输过,怎么就让典韦这厮占了这么高的位置。

后来听袁阔成的评书,典韦在宛城为曹操泡妞护驾,张绣欲夜袭曹操又忌惮典韦,于是派人偷了他的双戟。夜袭时典韦断后,因没有趁手兵器随便捡了两把单刀,刀砍的卷刃了又抓了两个死人来抡,最后力战而亡。那时候文艺作品还没有这么多色情暴力的说,典韦于是很容易地凭借他的凶悍确立了他的偶像位置,从此一吕二赵三典韦念的更加理直气壮,平时拼棍时偶尔也用用双戟了。

后来看了三国演义,发现宛城一战与评书的说法大体相同。典韦在曹军中的地位与赵云类似,是曹操的警卫队长,救过曹操几次,也曾和许储打成平手,可对这些总不如宛城之战那样印象深刻。想起典韦,总是浑身是血独守辕门的形象。

宛城让典韦一战成名。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jilumi.cc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