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微雕刻技术 西周甲文微雕之谜

西周微刻技术来自何方?

197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岐山县古周原凤雏村里发现了西周甲骨文,现在保存于陕西省岐山县文物管理所,它们大都是3000年前周文王晚年到周康王初年的作品。其中很多内容是以前发现的古文字中所没有记载的,极为珍贵。这批甲骨文共293片,上面锲刻的文字小如芥籽,需借助5倍以上放大镜方可辨认。其中有一片卜甲的面积仅2.7平方厘米,上刻细如发丝的甲骨文字共30个,个别字体径方不足毫米。

这些文字需要借助数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辨别得出。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文字是怎么刻上去的?考古学家联想到2002年在陕西宝山村商代遗址烧烤坑出土的一枚距今3000多年的铜针。针首又尖又细,末端有一微小鼻孔,孔径仅0.1厘米。做工之精致让现代人为之惊叹。它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认为,就是刻甲骨文用的。当然,这也只是猜测,没有一定的根据。

西周微雕刻技术 西周甲文微雕之谜

那么,当时的人们刻这些甲骨文干什么用呢?是刻给谁看的呢?据专家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多是周与商王朝的关系,商王狩猎及占卜之类的事情。这些内容之所以要微刻是因为关乎“军事机密”。众所周知,商朝是被周朝取代的,在灭商之前周人必须进行长期准备工作。“这些工作除了发展势力,访贤任能,研究周与商的关系,对商王行踪进行侦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记录属于国家机密,需要微刻。

有人推测,微刻办法可能是想出来的,也可能是偶然发现的。如果是想出来的,说明微刻技术在当时就已存在,周王只需要任用微刻能手就行。但也许当时并没有什么微刻艺术,只是专门负责占卜及其观察天象等职责的巫史在长期思想高度集中的状况下视力得到了提高或者出现了眼疾,从而恰巧发生了看东西比实物大几倍的情况,于是微刻出这些甲骨文。

当然,这一切还都属于猜测,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么完成如此精细的工作的?至今尚无定论。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4 www.jilumi.cc    

观看记录